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指出马丁·路德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所起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英国和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各一位,并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l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简要概括路德改革与卡尔文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你认为材料二谁的思想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宗教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1-04-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杨庆余《法国相遇牛顿一牛 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二:卢梭认为,私有制的确立更是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卢梭用财产关系说明政治关系和社会观念,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因素决定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卢梭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把私有制出现及社会文明的产生看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又包含着人的自由的丧失、人类不平等的加深,同时是一种退步;不平等随着文明同时发展,最后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压迫者被压迫,重新转变为平等,转变为新的更高层次的自觉的平等。

——摘编自汤杰鹏《所有制与人类不平等的发展》

材料三:马克思高度肯定卢梭关于私有制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论断,并且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种趋势仍在不断加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造成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重要原因,私有制不仅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最终还会导致资产阶级自身的灭亡。所以,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是消除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所有制,建立一个社会物资资料人人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

——摘编自韦宇婷《马克思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在理性主义的政治启蒙下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主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学说的主要观点。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超越卢梭学说的主要表现。
4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四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
(2)材料二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2020-11-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产生、衰落、复兴和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节选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主要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赎罪券”事件引发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指出其中的主要改革思想。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主要思想,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0-10-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时代的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他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他阐发德尔斐神庙中的一句铭言“认识你自己”。这就是建立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的学说深化并融合了希腊古典文明中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美德即知识,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植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他的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在当时是要拨乱反正,重建有客观确定性与普遍规范性的道德价值。他确实引进了“新神”,主张神就是理性,表现在以人为中心的宇宙万物的合目的的设计与合理秩序中,因此人应发挥理智本性自决世俗事务,自行规范伦理生活。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以伦理道德为重点,更有深化、推进希腊古典文明中理性传统的开阔意义。

——摘编自姚介厚《希腊古典哲学中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经过15世纪的发展,在16世纪达到繁盛。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从15世纪后期开始,文艺复兴扩展到德意志、法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地,北方的文艺复兴一直持续到17世纪早期。文艺复兴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它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日常行为方式文明化。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思想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0-08-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继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又一次社会动荡、思想变革的历史时期。相对于春秋战国那个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轴心时代”来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之酝酿则较西方世界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至少晚了一二百年。这个时间差导致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呈现“前慢后快”的变化节奏。当中国知识精英觉悟到西方在科技、军事、经济、政治诸方面领先于中国时,遂急剧酝酿了变革图存的思想,这一思想变革始终充满着巨大阻力,然而也正因为这些封建遗老遗少、独裁专制者不遗余力的对新思想的攻击和污蔑,才让新思想更加充满了生命力和战斗力。从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派,到洋务运动时期的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陈炽、郑观应、何启等早期维新派,从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章太炎、陈天华、邹容为代表的革命派,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到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年青一代共产主义者,一代接一代思想者前赴后继、殚精竭虑、艰苦探索,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他们对历史的进步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想成果对今天我们的理论建设和现代化事业仍有重要启迪作用。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思想遗产的整理》

材料二   自欧洲启蒙运动发生之日起,就有了反启蒙运动。反启蒙运动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过归纳起来真正对启蒙持反对态度的思想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带有较浓厚的前现代色彩的保守主义思潮,它反感于启蒙对宗教和社会政治秩序的破坏,并出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敌意而仇视启蒙,代表人物为埃德蒙·伯克、德迈斯特、巴吕埃尔以及后期的尼采;二是具有现代文明精神的自由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应该对20世纪的帝国主义和极权主义,以及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负责,代表人物为以赛亚·柏林、雅科布·塔尔蒙,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法国解构主义者福柯和德里达。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启蒙运动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外思想变革的认识。
2020-08-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并大胆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还设法探求限制君权的措施,提出了关于“学校”的主张。他认为学校不仅要“养士”,而且应当成为独立的舆论机关,成为“公其是非”的论坛,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些。他还主张推荐贤者担任有实际权力的宰相,以补世袭君主权力的不足。这些“民主”思想,是我国古代“民主”思想的最高峰。

——摘编自李均宏《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探索》

材料二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要点是:第一,立论基础“人生而平等”;第二,所谓国家,只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第三,主权在民。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反专制思想产生的背景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黄宗羲与卢梭主张上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思想的政治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4—1921)于1895年前后陆续翻译了一系列西学名著,其中《天演论》影响最广。《天演论》译自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赫氏认为人类社会伦理更重于进化,否则将导致残酷的弱肉强食,而严复更赞成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天行人治,同归天演”,故略去“伦理”一词及相关内容,且将“进化”另辟导源于《庄子· 天运》的“天演”一词。他译英文长句,句次不对而要义无失。严复以“汉(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士大夫莫不感叹“自中土翻译西书以来,无似此高文雄笔”,其中阐发的“与天争胜”更是引起“深察世变之士”三思。

                                                                 ——摘编自王克非《论严复<天演论>的翻译》

材料二 马丁·路德(1483~1546)于1521年着手将《圣经》译为德语,他依据希伯来圣经而非教廷钦定的版本翻译新约。路德按照是否宣讲基督的标准去断定新约书卷的价值,并依此改变传统新约书卷的排列次序。路德翻译时不局限于字面意思,搜集、加工各种德语方言,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谚语。路德译本的《圣经》流畅自然,像散文诗一样优美,阅读它成为当时民众学习德语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田海华《路德的<圣经>诠释与翻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马丁·路德在翻译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与马丁·路德译著的相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