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1540—1960年期间5国科学成果比例图

图2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主要影响因素的“五要素钻石模型”

—摘编自潘教峰等《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精神成果,这些精神具有密切相关的同质性,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同时也包括当代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

——改编自张立新《溯源精神谱系研学红船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两个精神,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爱好者在搜集有关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外交的相关图片,得出四幅以外交为主题的图片,分别为:《客使图》(壁画)(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东罗马的使节)、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尼克松访华新闻图片、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新闻图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重点考察的“世界市场”是指“资本”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张的产物,资本的不断扩张在一开始就与殖民地的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把这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阶段,这时的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

摘编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依据上述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
2023-07-0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粮食安全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FAO)提出。1974FAO在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粮食安全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在1983年、1996年、2001年得到修正。学者们分析认为,粮食安全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涵:第一,从对象上说,粮食安全是对所有人供给;第二,从数量上说,粮食安全供给的数量标准是足够;第三,从质量上说,粮食供给是保障健康;第四,从时间上说,粮食的供给体现为在任何时候;第五,从购买力上说,应当让所有人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

——摘编自谢莲碧、黄雯《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内涵的演变:从封闭到开放》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粮食安全”的内涵。可说明、补充或反驳,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论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王斯德的《世界通史 ·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一书中,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主题,某同学找到了以下高频词语:                    

商路;贸易思想;交通通信手段;经济组织形式;商品支易市场中心;市场流通

请从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全面抗战时期: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大纲》具体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摘编自韩迈、王刚《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等资料


选择任意两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及影响,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为题来论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要求:写明时期,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1902年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他描述了未来六十年以后中国的景象

“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馀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

“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学,据旧年统计表,全国学校共有外国学生三万余名。”

“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

——据许子东《重读<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幕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未来记》作者的理想与观念进行评述。
2022-06-01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证明,在市场经济中(不论处于何种阶段),市场与国家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质,一般性结论如下:有形之手只有顺应无形之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有形之手只有谨慎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有形之手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可能有所作为。

——摘编自楚辞、李慧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变》


根据材料,围绕“市场与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来作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料运用得当,史论结合,有一定理论深度,逻辑清晰)
2022-05-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2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展示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重要人物。提炼出图片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主题的发展历程和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主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