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3 .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西欧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与理性的阳光照亮欧洲大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这位哲学家是谁?简要评价他的思想。

材料一   根据中世纪(奥古斯丁)的观点,男人和女人不但无法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取得个人完善,甚至进行这种尝试都是错误的和有罪的。人类必须完全服从神的意志。……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来达到个人的自我完善。因为个人有达到上述目标的能力。

——M.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上卷)


(2)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不同。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3)启蒙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提倡理性主义。简要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思想及学说,并举一例说明这一学说的运用。
4 . 如图是一幅有关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画中教皇和基督(代表上帝)分坐在天平两侧的托盘中,天平发生倾斜,下方分别为牲畜和信徒。作者意在宣扬
A.教皇地位至高无上B.信仰上帝方可得救
C.宗教信仰必须放弃D.信徒应该公平交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6世纪初,德意志有一句谚语说:“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下面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意志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意志的重视
C.德意志的畜牧业发达
D.德意志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A.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
C.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2022-12-13更新 | 30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你认为导致由图1向图2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矛盾的消除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
C.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和促进
D.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2020-03-08更新 | 710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以下是某学生所做的知识线索图(箭头表示因果关系),中间空项应该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人权宣言》
9 . 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3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10 . “理性”是人类为自身解放和自由而寻找到的,在相当长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和有效的工具,但“理性”也不是万能的,我们需正视“理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启蒙理性”实际上是可以一分为二的,或者说启蒙运动所依据的理性实际上有两种,而这两种理性,不是别的,也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前者是伏尔泰们所尊奉的科学理性,后者则是卢梭们所钟爱的人文或人本理性。人文或人本理性由于受本土思维传统、精神气候的影响,也还是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本主义终极关怀。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

材料二:十八世纪的启蒙哲人们无比乐观地表达了这种信念:人们能够用理性的力量穿透复杂的自然之中,认识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的奥秘,以求改造和利用自然……因此,在这批哲学家看来,理性的批判决不应仅限于纯思辨的哲学领域,而应扩展到宗教、政治、社会等一切领域,于是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要用理性来批判一切,找判一切,重构一切。

——摘编自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装运动》

材料三:人凭借理性对自然的统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与人的关系也走向异化。更令人震惊的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技长竟被用来实现最大规模的最不人道的非理性目的。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

——韩秋红、庞立生《理性批判与人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两种理性”的不同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启蒙理性”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八世纪人们将“理性的批列”运用在政治、宗教和科技领域的主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指出材料三中“理性竟然在‘合理性的追求中走向非理性”的表现。综上所述,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