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住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2020-12-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古代雅典著名雕塑《掷铁饼者》。创作者刻画的掷铁饼者形体优美、体格健壮,整个身体各部分比例得当,表达了对人体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的赞美。雕塑彰显了
A.人文精神B.自由主义C.理性主义D.现代主义
2020-12-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不管你是寻求对什么问题的答案,自然界总是验证标准;人们的思想、习俗和制度假如要想达到完美之境,就显然必须与'自然界在一切时间里、向一切人所显示'的那些规律相一致"。这反映出启蒙思想家力图
A.确立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念B.推进科学思想的普及与传播
C.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D.塑造人类社会的行为新准则
4 .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伺候国王的马夫,其仪表和聪明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不少故事叙述了在争取幸福的斗争中,出身微贱的人往往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观点和叙述的实质意义是
A.压制个人的奋斗B.反对封建等级特权
C.宣扬推翻君主制D.提倡海外冒险精神
2020-12-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认识你自己”原本是一句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的著名箴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宣言。苏格拉底这一做法
A.违背了真诚的道德原则B.表明其对神灵的怀疑和亵渎
C.体现人文精神根植久远D.体现出哲学源于宗教神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16-17世纪“明快鲜艳的色彩已经遍布欧洲,而体现悲观情绪的灰色和黑色逐新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代表希望和爱情的绿色,以及代表清醒的海蓝色”。该学者的观点可用来说明当时的欧洲
A.人开始成为哲学思考的主题B.理性主义被民众普遍接受
C.机器工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D.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伏尔泰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保障自然权利、自然法和自然宗教,那么被统治者就有权进行反抗和革命。被统治者进行反抗和革命的目的,是恢复自然的一种理性的规律,保有自己的自然权利。”这反映了伏尔泰
A.提倡君权神授B.追求政治民主
C.宣扬人人平等D.反对君主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古希腊直到19世纪,西方理想人(性)的培养即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相当广泛的科学内容。其中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声学)是主要的核心科目。古希腊思想是在首先探寻自然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后来对“认识你自己”及其道德生活的诉求:中世纪中后期对自然的研究及其相关的智力活动的兴起,推动学术和思想的复兴,才有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科学研究及其教育的实质是人的心智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它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基础性的。

——摘编自王荣江 《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 在德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德国的科学发展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德意志民族的知识分子忠诚于国家富强。在批判主义的倡导下,德国的科学文化又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康德哲学的理性批判是德国启蒙时期的思想解放的标志,创新意识是突破传统观念的局限,用怀疑、发问、挑战权威来提出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在理性的自由引导下,德国的学术蓬勃发展,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相结合的科学模式。

——摘自李思宇《德国启蒙运动及其对德国科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学对人文精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德国科学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科学与思想关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平等思想作为建构理想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原则,在人类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正义要求的平等,到古希腊后来形成的自然平等、古罗马的法权平等、中世纪在,上帝面前的生命平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平等、自然法学派主张的人人生而平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实践以及新旧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关于平等与自由的两难选择,平等思想在西方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浓缩了西方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平等思想也是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以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领袖的理想,但这种平等思想相对于西方平等思想的纷繁复杂而言,显得异常单调和不成体系;而且,西方平等思想总是与正义、自由、法治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历史上的平等思想却局限于物质上的“均贫富”,从而使其革命性大打折扣。

——摘编自郑慧 《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材料二   东西方政治学说在其发展初期,都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但是中国的伦理政治学是宗法血缘关系的产物,它以敬德保民、仁政王道来约束统治者,以忠孝节义来要求被统治者;而古希腊伦理政治学则是希腊城邦制度的产物,其主要精神是公民道德、责任与义务,主张追求自由,尊重法律。

——摘编自蔡晓萍 《关于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思考一东 西方政治思想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平等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伦理道德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