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1-22高三上·辽宁葫芦岛·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系统地提出了以“唯信得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人均可阅读、思考、理解与解释《圣经》。路德还主张依靠德国的皇帝、诸侯贵族,使用暴力将罗马教廷的政治、经济势力拒于国土之外,以实现君权独立、司法独立、教会独立……在农民战争失败后,路德全力投入《圣经》的译注工作,以及制定路德宗的教规与信条,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摆脱了教皇的控制,确立了新教信仰,第一个成功地建立了改革派教会。

——摘编自于可《关于马丁·路德坪价的几个问题纪念马丁·路德诞生五百周年》

材料二   1555年帝国议会通过《奥格斯堡和约》,宣布“教随国定”。“教随国定”就是邦君决定本邦宗教。这项决议……意味着德意志邦君的、传统的割据权利凭借宗教得到巩固而加强。……16世纪明显加速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促成国际公法的国家主权。……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人类并拯救人类,人类要信靠耶稣基督。信靠耶稣基督,有许多表现,其中“殉道”是比较突出的行为。大致从马丁·路德开始,基督徒中有人为救赎而投身天职。因为投身天职“必然同时产生勤奋与节俭,而这两者只能产生财富”,所以这又是能够带来财富的自我牺牲,是金色殉道。16世纪那个欧洲经济跨洲发展的发轫时期,“金色殉道”为信仰基督的经济人提供了价值理性或伦理上的责任观念,使经济扩张获得了正义性和驱动力。……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言行直接涉及的都是基督宗教内部的事情,是教义归正,也是教会改制。……这些实践理念没有在德国止步,没有限于欧洲一隅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布的背后因素:“自由精神。”正是“自由精神”促使人类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相互联结,因而使路德改革在精神的层面上获得全球史意义。

——刘新利《路德宗教改革的全球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全球性意义。
2021-10-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下·江西九江·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裁决...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英国人民自认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政治主张。
2022-07-0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不平等的原因平等观
卢梭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官职的设置,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都是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
马克思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分化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与阶级。
李大钊传统伦理纲常是不平等的社会原因,经济不平等是终极原因。接受进化论、唯物史观思想,主张实行公平分配。
在经济平等基础上追求人格平等。批判传统伦理纲常,主张男女平等,延续传统文化人格理想模式下的平等观。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洁《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1-05-03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