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而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巢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金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3-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统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是初唐画家、政治家阎立本的名作,所表现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向唐太宗李世民请婚的场面。画中坐辇者唐太宗威严和睦、神情庄重,形象高大;其身侧的宫女身形娇小,或执扇或抬辇,呈众星拱月般簇拥在唐太宗周围。画面左侧第一人和第三人为翻译官和典礼官;左侧第二人为使臣禄东赞,他拱手站立、身形瘦健,目光诚挚谦恭。《步辇图》无论是在创作内容、表现技法,还是在画面布局,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



从图文材料中提取三个有效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3-01-12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阐述了协调平衡、调和阴阳、和解病机的治疗观;配伍精当、法则鲜明、“君臣佐使”的方剂原则。据此可知,《伤寒杂病论》(     
A.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B.蕴含了传统思想的理念
C.总结了历代医药学成果D.是国家颁布的最早药典
2023-01-06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5 . 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以上史实描述的是(     
A.政治制度的创新B.经济的迅速发展
C.思想领域的争鸣D.文学艺术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麻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麻纸自汉代起是最主要书写材料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考古成果证明了《后汉书》有误D.丝绸之路推动纸张贸易
7 .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贾思勰著《齐民要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孙思邈写成《千金方》D.李春建造赵州桥
2022-12-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所谓的戏剧多发生在祭祀仪式上,具有明显的神学宗教色彩。秦汉以后,历经漫长积累,到了宋元之际戏曲才得成型口而成熟的戏曲则要从元杂剧算起,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当时的戏曲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在长期的表演、传唱过程中,古典戏曲弘扬正气、褒奖忠义、鞭挞丑恶,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作家和表演家始终扎根于民间,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广泛的观众对象,影响极其深远,近现代兴起的电影、电视剧都多多少少带有传统戏曲的色彩。

——摘编自吴秀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等

材料二   近代,西方话剧被引入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在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文明戏。文明戏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很难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在其初期既要面对本土文化的排异性,又必须寻求一定的依托物,作为中国话剧立足之点。同时,它还要防止被民族文化所融化,丧失其独立的品性。因此,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糅杂混合”的过渡形态,整个近代前期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因此,这一时期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却犹如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扎下根来。

——摘编自贾志刚《中国近代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文明戏的传播不同于古代戏曲之处。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前期文明戏的传播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9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1)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材料三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3)根据材料三,谈谈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 生活作为创作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工匠等进入文学殿堂, 一改过去那种以帝王、将相的发迹史作为描摹对象的文学作品形式。文学作品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统一各民族联系加强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C.印刷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D.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