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2023-04-23更新 | 200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2022-12-19更新 | 310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本草纲目》
2022-11-2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族官员由于仕途渺茫,他们的文学修养无用武之地,于是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杂剧和小说在元代的兴起,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何等强大,同时也反映了在蒙古人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没落。”由此可知,元代(     
A.政治环境变化促进了文学发展B.杂剧和小说是新创文学形式
C.传统儒家文化受到统治者打击D.士大夫阶层的社会地位低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元代宫廷画家刘贯道所绘制的《元世祖出猎图》。画面中忽必烈被安排在突出的位置,其威武的身躯与非凡的气势显露无遗。这幅作品(     
A.反映了贵族生活的奢靡B.体现出统治阶层的尚武精神
C.展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D.显示了风俗画作的神韵意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这段话体现了(     
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2022-08-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在戏里,一张桌子可以看成是一张床或一座山峰,一根鞭子可以代表一匹马或一头驴,演员做出开门或关门的动作就代表这里有扇门。据此可知,京剧(     
A.体现出市井文化的特有魅力
B.标志着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C.具有象征与虚拟的艺术特色
D.实现了娱乐和审美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政府颁布“刻书之式”,以律令条文规范书籍印刷出版,不按条文出版的书籍视为假货和盗版。南宋罗樾刊刻其师段昌武《从桂毛诗集解》一书,段昌武的侄儿诉状要求严惩。朝廷即发出公文要求当地官府“治罪罗樾”,并声言再有不守规约者,“追版劈毁,断罪施行。”南宋政府的这一行为
A.蕴含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B.规范了雕版印刷业
C.体现出对文化传播内容的控制D.加快了儒学的传播
2022-05-19更新 | 377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悲鸿大型国画《愚公移山》(局部)


画作创作于1940年,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

材料二   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

——摘自毛泽东致七大闭幕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徐悲鸿和毛泽东借用《愚公移山》典故的缘由,并简述《愚公移山》这则故事的时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