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2023-04-23更新 | 200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研究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上三则史料,请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2-1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图1、图2所示反映出商周时期(     
A.书法艺术的魅力B.文字演变的过程
C.王权得到了神化D.文化成就的多元
2022-1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临床实践中,李时珍发现以往的本草著作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和混乱,于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全面、系统的本草著作。自1552年至1578年,李时珍前后花了26年时间,三易其稿,最终完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编纂工作。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收有药物1892种,方剂110960个,附有药物形态图1160幅。在编纂过程中,李时珍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药物学成就,并参考了800余种文献资料。同时,他还亲自进行调查、考察、研究,在所收入的药物中,有347种是他通过自己的搜集增补的。书中更是订正了许多前人记述的错讹。可以说,《本草纲目》倾注了李时珍毕生的心血,集中国传统医药之大成。

——摘编自全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相关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与材料相关,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伟大的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材料意在说明《清明上河图》(     
A.是对太平盛世的刻画B.受到现代艺术家重视
C.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D.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2-12-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言中写道:“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醋)、醢(肉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由此可见,该书(     
①是中国最早的农书②反映出求真务实的精神
③内容涉及食品加工④渗透了农本商末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1-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图为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该画描绘了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B.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
C.史料价值和审美趣味的结合D.人文情怀和尚武精神的交融
2022-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明人毛晋称赞她:“易安居士文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据此可知,李清照(       
A.得到后世文人的一致称赞B.始终以婉约风格见长
C.倡导妇女解放与个性自由D.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柳永在传世的两百多首词作中有五分之一的篇章把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展示了宋代广阔的社会风情,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与士大夫阶层所代表文化的冲突与对抗。柳永对抗的是(     
A.理学兴起并日益思辨哲学化B.正统思想文化对人性的压抑
C.文化艺术领域的世俗生活化D.思想大一统带来的精神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