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地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的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与之相似,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远洋贸易引起对造船和航海业的巨大需求……出现了一批新的,有才智的,数学上受过训练的工匠。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伟大科学成就的根本实质,就在于他自觉和不自觉地依托了他所处地社会条件,认真地和彻底地刻苦学习前人各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先进的和前沿科学的新知识。敢于思考怀疑和突破。提出新的观念和严格论证的新的理论,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然后从视野和观测上予以论证和实现。

——摘编自胡康华《论牛顿科学发现的社会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2)根据材料二,概述牛顿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观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牛顿继承了前人的哪些成果。
2022-04-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2021-05-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科技中心迄今发生五次大转移[注:古代中国一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一德国(1810-1920)一美国(1920-至今)],共同推动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各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兴衰缘由综合来看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影响,国家政策走向,是否具有良好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三方面因素,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捕编自杨明艳《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规律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其中某一次世界科技中心的形成。(要求:内容要包括背景、表现、影响以及发生转移的原因)
2020-12-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494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的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他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及“天人感应”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产业革命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促进了地质学和生物进化学的建立。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为扩大市场和掠夺资源,组织了很多科学考察队和探险队,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和探险,极大地丰富了对动植物及其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对大量的事实和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开始思考动植物的种类、不同物种之间的联系、人的产生等问题,也开始反对和批判神学“目的论”的观点。

——摘编自王秋安《自然进化论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探析》

材料二       自曾国藩时代所创始之译书事业,虽有化学、物理、法律各种类,然不足以唤起当时之人心。自此二书(即《孔子改制考》《天演论》出而思想界一变。《天演论》发挥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之说,四方读书之子,争购此新著。却当1896年中日战争之后,人人胸中,抱一眇者不忘视,跛者不忘履之观念。若以近代之革新,为起端于1895之候,则《天演论》者,正溯此思潮之源头,而注以活水者也。

——摘编自【日】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生物进化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演论》被称为“注以活水者”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辩证体系。

——摘编自常存库《中国医学史》、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是太阳系日心说的创立者,也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1496到1506十年间,他到意大利求学,主要攻读医学、法律、神学等专业,还钻研了大量的古希腊著作。哥白尼的天才在于体系的建构,他的伟大成就是《天体运行论》。在此著作中,他提出地球和其它行星每天围绕着它们自己的轴自转,同时每年又围绕静止的太阳运转。明末清初,随着“西学东渐”,哥白尼的学说传入中国。成书于1640年的《历法西传》介绍了《天体运行论》的卷次目录及一些观测结果,但对日心地动说没有提及。成书于1643年的《崇祯历书》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但没有完整介绍哥白尼的学说,并且对地动说进行了否定。当时的一些文人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态度。如清朝著名经学家阮元在其《畴人传》中说:“其(日心地动说)为说至于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则离经叛道,不可为训。”所以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摘自杨小明《哥白尼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的最早介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白尼提出日心地动说的背景。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2017-12-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
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十七世纪中叶,整个西方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的局面:大批的实验和理论科学家涌现出来,前者崇尚实验归纳法,后者崇尚理性演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欧洲,各种学会或学院纷纷成立,会员们常常聚会讨论问题并推广新的学术成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巴黎皇家科学院”……一种传播知识的有效手段——发行刊物被各科学团体所接受。因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在客观上,十七世纪初英国与葡萄牙、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航海贸易和漱烈竞争中较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大批科学家,使科学中心从意大利逐渐转移到英国,同时,生产的发展和航海事业的需要,迫切要求找出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规律及其物理原因。……牛顿完成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导致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摘编自吴志颖《牛顿与近代科学的建立》

材料二牛顿也是一位“古怪”的人,他在崇尚数学理性和实验精神的同时,也崇尚某些非凡事物,历史学家对于牛顿的人品也颇有微词。他从未结婚,可能是当时颇为盛行的清教主义使然。他花了几十年秘密追求炼金术。在他最后二十年里,因微积分的发现优先权与多位科学家长期争执不和。不过,牛顿既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后一位科学史上个性异常的伟大科学家。

——摘编自韩彩英《论牛顿的近代科学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建立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全面评价牛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