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在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中国的出路一言而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他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大胆地提出设议院的主张,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郑观应的思想(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是对洋务运动弊端反思的结果
C.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D.体现出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2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契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

材料二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4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这表明魏源(     
A.迈出了建设近代海军第一步B.具有加强海防抵御外患的思想
C.提出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2023-02-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023-02-09更新 | 372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戊戌变法时激烈批判科举的梁启超,在1910年游历欧美后却说:“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其科举观改变是因为他关注到(     
A.美国文官制借鉴科举制的成效B.清末新政改善了科举制的弊端
C.皇帝的选官和用人权得到加强D.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同学对如表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他所确定的最合适的研究主题是(     
时间主要思想
嘉庆、道光年间魏源提出“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9世纪50至60年代洋务派提出“官督商办”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早期维新派提出“商战”“农商俱利”“工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知识分子提出“实业振兴”“棉铁主义”“收回利权”

A.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重商思想的深化与变异
C.“商战”与“工战”的论战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2023-01-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世界观念的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祖训录》《皇明祖训》“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李鸿章《筹画海防折》“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世界竞争之运,至今日而极矣!其原动力发始于欧洲,转战突进,盘若旋风,疾若掣电,倏忽叱咤,而遍于全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和《建国方略》“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世界观演变问题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某美国学者曾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18世纪的欧洲先哲们的际遇不同。后者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前者则是以抛弃(至少是揭露)‘科举心态’‘盲从’以及摒弃习以为常的‘为社会所钳制’的国民性为己任”。该学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民族意识觉醒B.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相连D.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的礼教为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