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双百”方针D.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2 .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自1958年起的三至五年内,基本扫除文盲并普及小学教育;15年内使每个有条件的自愿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折射出当时(     
A.基础教育体系趋于完备B.党和人民发展教育的意愿强烈
C.高校入学门槛逐渐降低D.国民教育与工业建设协调发展
3 . 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后不久,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A.“双百”方针B.“二为”方向
C.“八字”方针D.“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普通话推广大事记

材料二   2000年前后,全国人口中能使用普通话的比例为53.06%,2015年普通话普及率巳提高到73%左右。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使用电脑和手机的群体超过90%都选择汉语拼音输入法,而这实际上是在说“无声普通话”。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方言”优越感正在迅速淡化,普通话推广进入到自觉深入思考和持久行动的新阶段,普通话与“开放、时尚"等概念相联系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以上材料据袁钟瑞《新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回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通话推广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通话推广的社会价值。
2021-0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生整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部分标志性成果。下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的是

甲: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乙: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丙: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丁: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2021-0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表(部分)

时间主要成就
1964中国第一颗①(名称)爆炸成功
19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名称)发射成功
1973③(人物)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
1983中国“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3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材料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材料三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邓小平文选》


(1)填写材料一中空格部分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科教领域实施的国家战略,科技和教育的地位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7 . 下表为1949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
大学毕业生18.5
中学毕业生400
小学毕业生7000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80%)43200
就业年龄人口总数34000
总人口数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
A.保障人民受教育权B.开展扫盲教育
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发展高等教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基本历程

时间大事记
第一阶段(1949-1977)1956年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把国防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集中力量攻克军事尖端科技问题。
第二阶段(1978-1994)1978年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启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体制改革。
第三阶段(1995-2005)1995年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把现代教育、科技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全面建设内含科技文化、科技精神、科技理性和科技创造力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教育体系。
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
第四阶段(2006至今)2006年颁布《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2015年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依靠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阶段。

               ——摘编自金世斌《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1)根据材料,从战略目标角度概要指出新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四个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技政策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动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认识。
9 . 1956年1月,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要激发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着力提高其工作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并使知识分子的提升制度更为合理。这一提议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客观需求B.落实了党的“双百”方针
C.实现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D.保障了文化事业持续繁荣
10 .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举办国产电影展览,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其中故事片有17部,如《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等,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1959年电影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破四旧”运动的开展B.“双百”方针的制定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二为”方向的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