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2 . “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B.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拥有比较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促使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A.①
B.②
C.③
D.④
4 . 若要为2016年元旦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贺词,需要确定一组可以恰当体现发展概况的“关键词”,请你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双百”方针、破“四旧”、“三个面向”、不结盟
B.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两弹一星、一国两制
C.“样板戏”“半工半读”“三个世界”“和平统一”
D.“希望工程”、科教兴国、“二为”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5 .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2018-06-10更新 | 4955次组卷 | 80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18-03-23更新 | 51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基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二为”方向
B.三个“面向”
C.“五讲”“四美”
D.“双百”方针
8 . 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表明了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9 . 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思考:
(1) 60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
(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那些新突破?我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维护世界的主要做法如何?
2018-01-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科学家: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人物是
A.袁隆平
B.瓦特
C.爱迪生
D.达尔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