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A.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D.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
2022-06-14更新 | 2436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如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0-12-05更新 | 3927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9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3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6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7-07-02更新 | 3905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019-01-30更新 | 286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 ( 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这反映我国
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
录取率%4.86.1    28.7     24.65772.3
A.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现了普及的目标
C.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D.践行了“科教兴国”战略
2022-07-03更新 | 235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中学2020届高三7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61年和1962年,中央先后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民族教育经费上继续给予照顾,加大对民族边疆地区教师的支持力度,招生优惠政策进一步具体化。这些举措(     
A.为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B.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C.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D.使各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发展一致
2023-01-13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深入人心。这些现象反映出
A.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效显著B.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的战略深入人心D.科技水平决定教育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美国也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发明(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
C.解决了各国面临的饥饿问题D.要求使用通风储粮技术
10 . 1951-1952年,教育部发出指示,要求接办教会学校和接受外国津贴的私立中小学。到1953年,人民政府基本完成了对外国在华教育事业的接收与改造。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文化教育的独立自主B.满足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
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