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儒则近似明代人,生活多半都市化,一得进士,在政治上即成骄子,根柢不能像汉人之淳朴笃厚……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清代知识分子校勘、训话、考订,说是实事求是,但此实事,已不是现实人生中事,而是转向故纸堆中做蠹鱼生活。换言之,则是脱离了人文中心,仅限在故纸堆中书本上,为学术而学术了。他们不想做相与做师,不在现世活人身上打主意,不关切人群大共体,他们只把兴趣集中在几本遥远陈古的书籍上,他们遂真成为一些书生与学者。他们不注意人人可为圣人的活教训,他们只想教人能读圣人书。而其读圣人书,亦不重在通大义,辨真理,而重在其版本字句,声音训话,事物考证。总之是避免了以人文作中心。近人又说清代学术相似于西方之文艺复兴,此语绝不得清儒之真相。这一风气,到道咸后,清政权将次崩溃时才变。

——摘编自钱穆《中国知识分子》

材料二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一代学子从学术理论到个体人格的参与,从治经到探讨治国之术的递变,都反映了他们忧时匡世之心。我们把包世臣、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知识分子们也找到了方向。大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理想,从欧美、日本等异国他乡纷纷回到祖国来。截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总共有2500多名海外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回国,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了科研、教育、国防等事业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们放弃了在外国的高薪与舒适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洗刷这个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与失败。

——摘编自李楠等《梦想与责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促成知识分子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