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采取“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据统计,仅1953年,全国农民参加冬学(农校)的人数就达到4885万,参加职工业余学校的工人也达到300多万,一些大型的工矿业还办起了职工夜大。当时上到国家级出版社,下到县乡扫盲学校,各地出版了很多种不同文化水平的“识字课本”。有面对工人的,也有面对农民的,还有专门教城市家庭妇女的。在运动中,一位普通解放军战士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扫盲学校的教师每天从报纸上和《时事手册》上找些有关国家大事的文章念给学员听,农校还请农林局的人来讲农业技术课。各地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协助政府完成一些重要工作,如组织乡村抗旱大队、参加修路、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等。

——摘编自吴敏先、方海兴《论建国初期的工农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展农村冬学运动和职工教育运动的意义。
2024-05-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2 . 费正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他曾说:“20世纪50年代,美中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的威胁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福利国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罗斯福新政
C.三大改造——罗斯福新政D.“双百”方针的提出——福利国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正是由此发端。经过全盘调整后,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后的183所,综合性院校明显减少,而独立建制的工科、农林、师范、医药院校的数量大幅增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的影响。
2022-03-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2022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5年内培养百万名小学教师目标,确定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1952年,教育部须发《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规定了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承担着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其他综合类高校则无法参与到教师培养过程中。1999年,《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到2010年左右,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发布《关于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从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定向培养方式以及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促进贫困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摘编自张舒丽、张睦楚《新中国教师培养政策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教师培养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我国教师培养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5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各科教材的编写原则和体系安排,设立了编审制度。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学计划,于1956年编写完成新中国第二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些举措
A.使国民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B.使“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C.有利于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2021-04-01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七次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0年代以前,我国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主要是战斗英雄、工农业战线的杰出代表。1983-1988年,我国表彰的21位全国劳动模范中,知识分子有13位,主要是科技工作者。这反映了
A.科教兴国成为国家战略B.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C.理论发展带动认识更新D.改革开放推动产业升级
2021-03-17更新 | 354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77年8月,中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决议,改变之前“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高校招生方针,采取新的“自愿报考、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针。此举
A.适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高等院校课程体制改革
C.结束了科教领域“左”倾错误D.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的冬学教育大多沿袭了根据地和解放区时期的传统,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诉苦、对比和算账等。同时,适时开展时事教育,培养农民整体观念,实行城乡互助。冬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B.促进民众的自我觉醒
C.建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D.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具体做法。
10 .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B.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C.“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019-05-10更新 | 244次组卷 | 21卷引用:【校级联考】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