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近现代
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唯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
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

——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19-04-01更新 | 657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8-10更新 | 663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

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

流行语词语介绍
1.哥德巴赫猜想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
2.科学的春天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4.拨乱反正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回复正常
5.平反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
6.恢复高考特指结束“文革”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7.伤痕文学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
8.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9.小岗村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
10.望乡一部日本老影片

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昆明市第三中学发展历程表

晚清时期1907年(光绪33年),云南省会艺徒学堂成立,初设有纸笺、织布、靴鞋、裁缝四门专科,学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半天在教室讲授相关知识,半天到实习工场进行劳作实习。1911年更名为省会艺徒学校。
民国时期民国初年,学校增加了若干现代课程,如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手工、理化等。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使贫民子弟略具工业普通知识,学成平等技艺,以能自立谋生活”。1923年拨归市政公所,改为昆明市立职业学校,确立了其公立学校的身份,设园艺、印刷、文事三门专科,后添设乐工、商业补习、市政等学科。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正式更名为昆明市立第三中学,1955年,私立恩光学校(后更名为昆明第二女子中学)并入,昆明市第三中学由三皇宫迁至书林街131号。学校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半工半读同时进行,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昆明三中率先进入省级重点学校行列,1997年被首批评定为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2011年学校主体随昆明市行政中心搬迁呈贡新城,2019年,昆明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目前已经形成“一校八点”办学规模,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脱贫攻坚等方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学校建立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五大类课程,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请从“时代变迁与教育发展”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
2022-05-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滇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留学人数费用来源
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前苏联、东欧等29个国家和地区约10000余人公费为主
“文化大革命”时期49个国家和地区约1600余人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103个国家和地区约300多万人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表格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大事记
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所
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

2017-07-18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8 现代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押题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