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近代早期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850年前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2017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信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勋章、奖章等军事证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战争时期颁发勋章主要表彰指战员在革命战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功绩。建国后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03年11月7日,为纪念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称号,并向他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8人获得“共和国勋章”。以下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

于敏,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

申纪兰,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孙家栋,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等做出卓越贡献。

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战斗英雄。

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冲锋在前、浴血疆场、视死如归,多次荣立战功。

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

黄旭华,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丰源大队是典型的农业学大寨红旗村,但日子却过得青黄不接,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余粮。村民秦学安在送考上大学的弟弟上火车时,偶然救下从安徽来躲灾的秀娟母女。秦学安在送秀娟母女回老家时,见识到了安徽农村“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带来的实惠。为了全村的生计,秦学安带头分地,结果被送去上了学习班。……随着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秦学安立志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上不再单纯依靠种粮食生存的道路,他带领大家分地包干,潜心学习技术,种植中草药,开办工厂,种植果树,发展旅游业,一路经历各种挫折,让农民种好了田,吃饱了饭,从土地里刨出了希望。

——摘自电视剧《黄土高天》故事梗概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要准确、全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奠基阶段(1949—195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天津大学的成立开了院系调整的先河。合理进行科技布局。
成熟阶段(1956—1966年)
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明确了知识分子的地位。成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航空工业委员会。制定《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停滞阶段(1966—1976年)大批科研机构被撤销,大量科技人员遭到批判、迫害,科技事业遭到摧残和破坏而出现了大倒退。
重大变革阶段(1977年至今)恢复高考制度。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编自高建明《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及特色》


从上表中提取一条有关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其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说明”须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意味着对传统的一种否定。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二者的冲突是缓慢展开的,变革对历史传承性的破坏是长期渐进的,在东方现代化进程中,是突发性的,到处都引起历史传承性的断裂。当然,这冲突中往往又包含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传承、发展与创新,利用传统因素为成功的现代化助力。

——摘编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等


围绕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提论题明确,阐释史论结合。)
2018-05-04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它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时又折射出浓厚的时代背景。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选取材料中的任一历史现象进行评述。(要求:论证要围绕主题展开;论点应有史实支持;论述要层次分明;语言要通顺流畅)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教育大事记

年代大事记
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增加到23500
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2000年之后,图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2016年取消985、211等划分办法,建设“双一流”的大学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

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炼出一个论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18-06-2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临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开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