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是:“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的贡献是
A.“东方魔稻”
B.两弹一星
C.巨型计算机
D.载人航天工程
2 . 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


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现代中国


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1904年后学习日语人数显著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2019-10-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56年后,我国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贺敬之的诗歌《雷锋之歌》、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等。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义务教育的实行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19-09-21更新 | 649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4 . 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C.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育成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C.“神舟5号”成功升空
D.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
(3)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7 . 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科学技术问题
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际
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9-06-23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第七单元学测试题
8 . 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学技术成果应该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
D.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C.恢复高考政策为他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的受教育权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7.7万人,是1998年的6倍;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这反映了我国
A.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
B.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
C.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的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