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2 . 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  )
A.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B.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C.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D.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3 . 1949年以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
A.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
B.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
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
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D.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5 . 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材料说明
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
C.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
2017-12-04更新 | 4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0届高三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的情况,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下列各项可取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019-11-13更新 | 293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1956年1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C.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9 .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11-23更新 | 263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飞船飞行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