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胁的目标……1957年10月15日,中苏导弹谈判协议在莫斯科签署。1960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且带走了所有重要图纸资料,同时停止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场“左”的冒进和自然灾害同时肆虐而造成的饥馑,蔓延全国。刚刚起步的核导弹事业,笼罩在重重阴影中。不幸和挫折接踵而来……不仅建设物资供应困难,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供应都难以为继,有的导弹部队存粮已经告罄……

中央加强原子能工业的英明决策,极大地调动了核工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激励着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拼搏。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596”,源于苏联来信绝援的日子:1959年6月,成为我国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

——张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始末》

材料二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

——《196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材料三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亲临马兰视察,看望了基地广大官兵。他在讲话中指出:“爆炸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这个伟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强烈地震动着世界。”

——马国惠少将《浅谈“马兰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不准摘抄材料原文)
(2)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2019-01-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第一届政协一次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首先是改革课程。1949年11月公布的《大学专科学校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确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党义"、"公民"、"童子军"、"军事训练"等反动课程,增设了"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新课。1950年8月,教育部发布并实施高等学校各院系课程草案,规定文、法、理、工各院都设有公共必修课程、本系必修课程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逐渐建立比较科学的学时制。此后,又根据实际需要……课程改革逐渐走向全面化和配套化。其次进行了学制改革,建立起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学制。再者是对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之适应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李某某,1965年就读于贵阳某中学,1969年作为知青到毕节‘上山下乡’,1979年考进武汉大学,1984年公派前往美国深造,现在于贵阳组建大数据创客团队”。此履历不能反映了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他出国深造创造了条件
B.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为他创业提供舞台
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他考上大学提供了可能
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保障他完成了义务教育
2018-12-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
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2018-12-03更新 | 237次组卷 | 1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史料考订派从史学界的主流地位一步步被推向“边缘”,唯物史学派成为主流。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A.“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B.新中国政权压制学术思想流派的发展
C.史料考订派理论缺失是它“边缘化”的主因
D.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受政治局势影响
6 . 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这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A.
B.
C.
D.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刊发了北京作家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此类作品被称为"反思文学"
B.该作品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
C.该作品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D.该作品以新时期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
2018-11-04更新 | 132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业学校,北大清华等多所高等院校均开设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俄语热潮,因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
B.国家发展战略
C.文化教育改革
D.计划经济体制
10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调整的目的是
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
2018-10-15更新 | 9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