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在莫尔(1478-1535)和康帕内拉(1568—1639),分别在其著作《乌托邦》和《太阳城》中,于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劳动教育问题。康帕内拉在书中认为现存社会是一个罪恶的世界,因为它鄙视工匠,尊崇那些游手好闲、役使大批奴仆过腐化生活的人。在莫尔设想的乌托邦中,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应该从事体力劳动,还有尽可能充裕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自由与开拓。康帕内拉还批判有闲阶级妇女无所事事而导致容貌衰老、肌肉松弛,不得不涂脂抹粉、精心打扮。莫尔还主张,儿童从小学农,部分在学校接受理论,部分到城市附近农庄做实习旅行……每当有体力劳动的机会,就从事实际操作

——摘编自朱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一直备受重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提倡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4年中宣部指明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提出体力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注重与农业、工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文革时期劳动的作用被盲目夸大,劳动教育被误读,甚至出现了唯劳动是教学、读书无用唯劳动的极端倾向。

——摘编自郑程月、王帅《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劳动教育思想所体现的理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时期我国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3)结合两段材料,谈一谈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教育思想给今天的劳动教育所留下的经验和启示。
2021-01-07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通令》除强调各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应尽快限期开学夕卜,其重要内容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科教科书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注重小学手工科;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目自第三学年始应兼课珠算;中学不分文、实科;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

——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

材料二:1928年起,南京政府发起“收复教育权力”运动,要求所有外国人兴办的基督教院校到教育部注册,而且,所有院校的领导人必须是中国国籍。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或创立国立大学,它们受南京的教育部直辖,如清华脱离教育部和外交部的联合监督,只归教育部管辖,并且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革。从1933年开始,大学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

——摘编自费正清《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1949—1952年,全国小学由34.7万所、学生2439万人,增加到52.7万所.5110万人;普通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由5216所、学生126.8万人,增加到6008所.312.6万人;高等院校学生由11.7万人,增加到19.1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由107人增加到627人。各级学校专任教师由93.5万人增加到159.1万人。业余教育、职工培训、扫盲工作也都普遍展开。

——摘编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
材料二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分析中国在时期Ⅱ所呈现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
材料三 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
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图)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上图预测的理由。
2016-11-18更新 | 13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成果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神舟”二号发射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神舟”三号发射重点进行的空间生命与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验,获得了地面环境条件下无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飞船轨道舱在太空运动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摘编自石磊主编《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

材料二: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符合新时代国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从跟随者到领跑者,实现兴国强国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脚步。具体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次完成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和航天员。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2021-03-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非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设为庠序”以教平民的思想,至武帝方始实现,……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献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博士子弟建筑校舍,名叫“太学”,规定博士弟子名额五十,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仅状端正者充当。这些正式弟子之外,又增设跟博士“受业如弟子”的旁听生(无定领),由郡国县官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人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接第等任用。于太常外,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

                                                            ——钱穆《讲堂遗录: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

材料二   两湖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两湖书院改建,设学科八门,其中中西公共学四门,即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术,延聘本国教习讲授,西学四门,即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军事学,延聘东西洋各国教习讲授。学生入学后,先补习普通中学课程一年,再习专门(注:入门中选学一门)之学三年,然后派往东西洋游历一年,以广见闻。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在教育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湖大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课程设置反映的主要时代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今年是恢复高考制度多少周年?简析恢复高考制度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2021-01-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兴亡   匹夫之责

人物简介
王进喜
(1923——1970)
中共党员,工人,劳动模范。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首先提出“(钻井进尺)月上千(米),年上万。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一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率领1205支钻井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最高纪录,被誉为“铁人”。
袁隆平无党派人士,科学家。1961年,袁隆平经研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当时正值全国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技击败饥荒。1965年,他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此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即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成功研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钟南山中共党员,呼吸病学专家,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提供的三个人物,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中青年学者(共52名)赴美留学,他们是从当年14 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谈谈你认为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耕读传家”、“耕读结合”这一现象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它的形成与古代农耕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密不可分。春秋时期墨家成员既从事教学也从事劳动生产,他们崇拜的是大禹“沐疾风,置万国”“形劳天下”的刻苦精神;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明代著名理学家吴与弼长期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者甚众,其学生一日未早起,他便大声斥责说“秀才,若为懒惰,即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劳作教育的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改编自胡青《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材料三   2015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使劳动综合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强调劳动对五育的促进功能,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教育全属性的机制,对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了肯定。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耕读结合”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劳动教育地位的变化,并简评其影响。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从当前我国重视劳动教育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0-06-11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几乎每个政府都重视历史教育,这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决定的。但历史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却因时而异。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中国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堂历史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历史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美善之事,俾知中国文化所由来,……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历史卷》


(1)材料一中倡导的历史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政府实施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912年中国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令》,规定中学历史教育宗旨与目标,“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其注意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历史卷》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教育目标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三   1956年颁发的《初级中学中国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使学生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历史卷》


(3)材料三的教学大纲强调人民的地位,人民的主人地位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如何实现的?
(4)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教育不断变化,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0-02-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