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是由周恩来总理特地指明举办的电影大奖。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因为
A.由观众投票产生B.向大众推广电影的需要
C.纪念“双百方针”D.周恩来总理的特意指示
2 . 1954年4月,政务院发出指示,要求教育部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中学教育的目的,进步以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有计划地修订中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一做法意在
A.提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B.确立唯物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培养教育研究的专门人才D.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3 . 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2021-02-01更新 | 11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发展简表

年份发展
1949接收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调配全国科研力量,组建研究机构
1952按照苏联依专业培养科技人才的经验,针对国家需要,组建新的专门学院
1956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对各部门进行综合整合,提出57个重点科研项目
19633制定"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的观点
1978召开全国科技大会,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转折点
80年代初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
1997年底中国科学院提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报告后,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曹效业《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


从表中提取一条或者多条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有学者认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转移:第一次是以发展与重化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重点的战略转移;第二次是以“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基本内容的战略转移;第三次是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而确立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的科技发展战略。这说明中国科技发展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随着时代主题而转移
C.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D.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6 . 据统计,到1965年底,全日制高等学校达434所,在校生67.4万人,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的1947年增长了1.1倍和3.3倍。中学在校生1432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前最多的1946年增长了6.9倍。小学在校生11626.9万人,比1946年增长了3.9倍。与这一成就密切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C.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三个面向”方针落实
7 .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下列人物中,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杨利伟D.屠呦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劳动教育思想——节选

时期劳动教育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敬姜教育子弟“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战国时期的墨子教育子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
明清时期明末清初颜元认为:“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性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近代前期曾国藩认为,“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近代后期1928年,在全国教育会议上,蔡元培提出办教育应特别注意养成全国人民劳动的习惯,使劳心者亦出力以分工农之劳,而劳力者亦可减少工作时间,而得研求学习时机。
建国初期1949年,劳动教育以个人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为主要目的,提出坚持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
文革时期1966年,教育部指出要使青少年免受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就要“组织他们学习和劳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地输送他们上山下乡”。
改革开放时期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摘编自赵长林《新中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有据,表述清晰)
2021-01-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1956年5月陆定一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说:“以戏剧为例——那时党决定在戏剧方面,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现在收到了巨大的效果。由于有了各个剧种之间的自由竞争和相互观摩,戏剧的进步就很快。这表明“双百”方针
A.激发了中国人民文艺创作的热情B.开创了文艺创作的新方式
C.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持续发展D.是新中国文艺的唯一方向
10 . 新中国初期,我国中小学图画教学掀起了学习和借鉴苏联图画教育思想的活动,翻译出版了苏联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图画教学法著作等。这一做法体现了当时中国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迫于国际形势压力
C.教育受到苏联影响D.外交政策转变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