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现在废除了先王掌管德教的官员,只任用执法官吏来治理人民,这难道是先王任用刑罚的本意吗?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暴虐。’暴虐的政治施用到下面,却想使德教普及到四海,这是难以办到的。”董仲舒的言论
A.违背了武帝初衷B.适应了时代需要C.批判了法家思想D.改变了儒学本义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按儒术行事的丞相卫绾上奏反对窦太后所为。窦太后时期
A.儒士深受统治阶层赏识B.黄老思想统治地位丧失
C.儒学官学地位尚未确立D.独尊儒术举措注定失败
2021-01-1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百强校领军考试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学”的代表作。下表为《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
《道原》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万物莫之能令
《经法·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经法·君正》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也
《十大经·观》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

A.黄老学是以儒家为其内核的思想流派B.黄老学反对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
C.黄老学为秦统一和以法治国奠定基础D.黄老学体现了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
4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该材料所包含的思想其实质是
A.文化专制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独尊儒术
5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这一建议
A.顺应了大一统的时代要求B.引发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
C.促进文景之治局面的到来D.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由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孝经》中“孝治天下”的理念被汉代的皇帝们吸收采纳,由此逐渐发展出了真正的“孝治天下”的实践,所以汉朝的制度使天下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 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 “ 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7 . 许倬云认为“从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中国思想体系,有两条脉络平行发展。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这两条路在发展的途径上会交叉影响。”下列哪一项属于最初的交叉
A.荀子"仁义”与“王道”B.董仲舒“天人感应”
C.王阳明“心即理”D.王夫之“求天理于人欲之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一历史试题
9 . 孔子将“知仁勇”称为“三达德”;管子把礼、义、廉、耻称为“四维”即“国之四维”;孟子提出“四德”思想,即仁、义、礼、智;董仲舒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概念。这说明
A.“五常”思想有其内在系统性的发展B.儒家思想提升了国家社会的道德水平
C.儒家思想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传播D.“五常”促进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形成
10 .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格物致知”的修养论D.“大一统”的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