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西专用)02
2 . 战国中期,齐国建成稷下学宫,“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囊括了当时各主要学派。这些主要学派义分化成不同流派,都喜欢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他们“不治而议论”一不承担具体行政职务,只是教学授徒、著书立说,其中有名有姓者76人。这反映出
A.私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B.齐国引领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C.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阵地D.士阶层的政治意识显著增强
2022-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春秋末年,儒家提倡“仁”,道家主张“慈”,《管子》中有“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邾国国君邾文公说“无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这反映出
A.人的价值受到了普遍关注B.社会道德构建引起各方重视
C.“仁政”思想得到各国认同D.士阶层引领了社会发展方向
2022-03-21更新 | 4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