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无论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主要决定于生产方式,而不是从属于哪一个政权。当然,国家对文化也可以起到引导和改造的作用,但这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为前提的,脱离了这一前提的引导和改造必然会起到破坏作用。统一是国家主权和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而不是文化的一致,更不是用一种文化去消灭或代替另一种文化。相反,一个真正稳定繁荣的统一国家,必定会容思并鼓励多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一中国历史的启示》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稷下学宫在它存在的150余年中,先后延揽天下贤士近千人,成为一个学者荟萃的文化中心,许多学术著作在这里问世,学宫内容纳道、法、儒、名、农、阴阳等各家学说。这可以直接佐证
A.稷下学宫是官方的学术交流机构B.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文化交流
C.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D.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殊途同归
3 . “六经”不仅是儒家经典,也是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源,士子们从古代经典理论中各取所需,加以发挥,各论短长。说明战国时期
A.百家争鸣既根植传统又融合创新B.诸子百家都是由儒家衍生而来
C.传统典籍数量有限制约思想发展D.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4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的“藏富于民”、“轻徭薄赋”思想,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这说明
A.民本思想成为主流思想B.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
C.诸子百家关注社会现实D.民贵君轻成为社会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人陈澔在评价《吕氏春秋》时认为:“吕不韦相秦十余年,此时已有必得天下之势,故大集群儒,损益先王之礼而作此书,名曰《春秋》,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可见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意在
A.规劝其他诸侯国归顺秦国B.为秦国制定统一礼乐制度
C.总结反思诸子百家的学说D.为大一统提供理论新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
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
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
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沉暮与新生
上表是由著名史学家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的《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标题(节选),对应中国古代史上十二个时期。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运用具体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并指出其对应时期。(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下表所示为老子、墨子和孟子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言论出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道德经》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兼爱中》
“鳏、寡、独、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

A.无为而治思想B.社会和谐思想
C.民贵君轻思想D.兼爱非攻思想
8 . 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博采众议,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据此可知,《吕氏春秋》
A.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B.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C.代表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最高峰D.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
9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4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A.建立集权制度B.实现富国强兵
C.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打破原有政治秩序
2020-09-10更新 | 5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