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当时周天子尸位素餐,列国各行其是,“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于是百家诸说容易在列国诸侯中找到热心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正如荀子所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由此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是
A.士阶层社会地位逐渐凸显B.文化下移引发官学衰废
C.政治多元化下的现实需要D.学在民间已成蔚然风气
2020-12-05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A.建立集权制度B.实现富国强兵
C.完善人才选拔体制D.打破原有政治秩序
2020-09-10更新 | 5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逐渐兴起。这一变化
A.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B.说明中央集权符合礼制
C.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影响D.根源于儒家思想的式微
4 . 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A.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B.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C.改朝换代百家争鸣D.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尉缭子》强调战争本于“仁义”,“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孙膑兵法》则指出,战争必须讲“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人不合,即使取得胜利也是暂时的。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墨家思想成为显学B.诸子思想相互渗透
C.耕战思想成为主流D.军事理论高度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艺文志》记述了部分稷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先生的著作目录。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学者荟萃稷下,往往是率领弟子门徒一并来的。稷下先生与各派著名学者在学宫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表明(     
A.国家大分裂容易出现“百家争鸣”B.稷下学宫造就“百家争鸣”的局面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规模大D.诸子百家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7 . 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
A.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B.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
C.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D.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
2019-12-02更新 | 74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
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
9 .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10 . 《儒墨道法思想的相通性》一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子各家都意识到了犯罪与经济的内在联系;面对当时百姓困苦、战乱频仍的状态,各家都提出了一统天下、关注民生的主张,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由上述材料可知
A.相同的时代条件一定产生相同的思想火花
B.百家争鸣中的“趋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C.百家争鸣中的不同主张有相同的思想根源
D.诸子百家都希望建立统一安定的理想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