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儒家主张“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法家强调“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这说明二者(     
A.思想主张渐趋合流B.治国理念相互借鉴
C.主张稳定政治秩序D.重视社会阶层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推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而韩非子主张“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不阿贵”。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向明显B.社会的转型引发了思想激荡
C.礼、法结合推动了社会进步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稳固
3 .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由此可见
派别认识
道家《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儒家《孟子·离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仁心)者,人之道也”
法家《韩非子·心度》“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家思想家们还提出“循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量可能、务明易”等立法原则
A.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B.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C.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D.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
2021-09-05更新 | 1009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学者用“无治主义”、“德治主义”、“天治主义”、“法治主义”来评价先秦某四家学派,下列言论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①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则得祸
②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③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王嬴政读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的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让秦王嬴政如此惊叹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
2021-06-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29次组卷 | 3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管子》中有:“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荀子》中说:“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体现了当时
A.兼并战争下各派思想激烈交锋B.社会转型思想文化趋于融合
C.法家思想被各诸侯国普遍采用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韩非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     
A.世卿世禄制度渐趋崩溃瓦解B.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法家思想成为战国主流思想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由此可知,当时法家主张
A.加强统治秩序
B.实现国家统一
C.追求自由平等
D.维护民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这里,他强调的是
A.君主制定法律
B.法律受制于君权
C.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D.法律的权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