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墨子最早对儒学提出批判,但其倡导的“兼爱”“非攻”思想却与儒家的“和文化”如出一辙。这主要是由于(     
A.统治阶级的推崇B.学派之间的交流C.平民阶层的努力D.诸侯征战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战国时期,墨子多次提到,衣、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喜福厌祸、欲生憎死都是人的共性,墨子认为达到人的欲就是福,达不到就是祸。《墨子。尚贤》中也提到了“生为甚欲,死为甚憎”的观点。据此可知,墨子(     
A.承认人的自然属性B.注重社会自由平等
C.维护底层百姓利益D.萌发近代人文精神
2023-02-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主张和谐社会秩序
C.注重自我规范约束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先秦一位思想家指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这些论述主要反映了
A.道家希冀无为而治的主张B.儒家“为政以德”的主张
C.法家加强君主集权的主张D.墨家崇尚“节用”的主张
2022-03-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墨子最初乃孔门之徒,写有《亲士》《修身》《所染》诸篇。但墨子的《兼爱》《尚贤》直刺儒家的“亲亲”与贵族政治,《非乐》《节用》《节葬》直刺儒家的礼乐文化与厚葬靡费的传统,《天志》《明鬼》反对儒家的道德政治与敬鬼神而远之的观念。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解放B.士人提出自己的阶级诉求
C.儒家和墨家彼此相互交融D.贵族政治已开始走向衰落
2021-06-08更新 | 1168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2021-05-14更新 | 7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  )
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17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对墨家思想进行了思想升华B.标志着中国古代科学体系形成
C.具有实用主义的某些特点D.体现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
10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