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墨子曾经主张利用宗教来治理国家,将“天志”(天的愿望)作为治理国家的“法仪”。董仲舒希望利用天的权威来制约君权,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表明(     
A.儒墨两家思想相互交融B.神化君权成为社会共识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有序社会成为共同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如表可知,下列思想家(     
思想家相关言论
孔子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墨子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A.思想体系一脉相承B.呼吁重建社会秩序
C.借助天人关系表达思想诉求D.强调遵从天理必须割舍人欲
3 . 墨子以工匠依规矩画方圆推而广知,认为“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度,此不若百工,辩也。天下不可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由此可知,墨子(     
A.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B.迎合地主阶级利益
C.肯定了“法”的作用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表,据表中内容可知,新兴的士阶层借助周公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表
典籍记载
《尚书大传》(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墨子·贵义》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
《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A.重建礼乐秩序B.构建理想政治C.倡导重儒风尚D.恢复贵族政治
2022-02-15更新 | 93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平潭翰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2月份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认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B.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
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
7 . 《墨子·鲁问》一书中记载墨子评鲁班制作出的木鹊:“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削刻)三寸之木,而任(承载)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意在
A.宣扬劳动实践意义B.弘扬工匠精神
C.强调技术实用价值D.鼓动富国强兵
2021-05-08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
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
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
9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