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儒家的政治文化学说中,“仁政”是其核心部分,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是其重要特征。儒家以性善论作为仁政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内在恻隐之心的揭示而为仁政寻找内在的心性根源。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社会,而关注社会的核心则是“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共性的人都要求以“礼”来修身养性,强调在“克己”的基础上“爱人”,反映到政治上则为以“仁政”治天下。儒家仁政还表现为圣王对人民的物质关爱、道德教育与政治管理。仁政设计是从上层官吏的立场出发的,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王天下。至孟子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民好”“民恶”变为“民本”。

——摘编自惠黎平《试论儒家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如果说儒家以贵仁著称,墨家则以贵义著称,《墨子·天志》曰“顺天意者,义政也”,将天的意志作为义政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墨家提出“义者,正也”,希望执政者用善政来匡正天下,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维来改变战国的乱世,反对当时社会上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力政所主张的“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墨家认为,顺从天志而施行义政,可以使天下安定,让上帝、山川、鬼神有祭主,使人民得到利益,从而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墨子看来,义政的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即以兴天下之利为目标和归宿。

——摘编自金小方《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仁政思想和墨家义政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仁政思想及墨家义政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及现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中所说的“神”是对古代有意志的人格种的否定,因此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无神论的先驱。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宗法制)趋向没落时,对“上帝”和“先王”的崇拜也就失灵。老子否定先王,并谓“天道无亲”,这是这一时代的反映。《老子》一书整理并阐发了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萌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洞察到了自然界的一些大的规律性,同时否定了当时流行的先王观念(把自然拟人化),从而得出自然史根源的结论,敢于说万物是自然,“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给有神论以重大的打击。

——摘编自华岗 《论老子哲学的伟大成就及其消极面和局限性》

材料二   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指出,研究墨子的思想.不能因为他的天鬼说,就给他戴上一顶反动的帽子。天鬼在墨子思想中形成一种“义法”“规矩”或“尺度”,用来衡量人们的行为。换言之,它是一种“方法性的手段”。墨子为传统的天允信仰附加了条件,让天鬼依据墨子的原则去行使赏罚。这可以在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诠释中得到呼应:王国维将墨子学说限定在政治与道德的领域,认为其(鬼神观念)并非属于形而上学的讨论,而是用以规范政治与道德实践的原则。

——摘编自安妮《捍卫墨子:论侯外庐对郭沫若墨子明鬼主张之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老子“无神论”思想的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墨子的天鬼信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古人的鬼神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以广大劳动人民为出发点,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论断。他提出男人当“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妇女须“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他还主张“非攻”,因为战争必将导致“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会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此外,他还提出“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的论断。

——摘编自罗军伟《论墨子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1918111516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行演讲大会,庆祝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参加大会的有三万余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主持了会议并两次演讲。在16日的演讲中,他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他说:“此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呵!”“我说的劳工,不但是金工、木工等等,凡用自己的劳力作成有益他人的事业,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所以农是种植的工,商是转运的工,学校职员、著述家、发明家,是教育的工,我们都是劳工。我们要自己认识劳工的价值。劳工神圣!”—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墨子与蔡元培的劳动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劳动观提出的背景并说明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7 .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C.“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2020-07-23更新 | 171次组卷 | 4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墨子十分重视教育,他以染丝为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兼收“农与工肆”之人为徒,讲学兴教。他教育弟子要“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他要求弟子要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技能技巧,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他强调君子只有通过艰苦的身体劳动,才能达到“身强、志远、气盛”的境界。在《墨子》书中,有许多“是何故也”、“何以为”、“何以知之”、“何自”等关于究其所以然的记载,提出“以身戴行”、“以行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的原则,并一再强调“口言之,身必行之”。

——摘编自王思中《墨子教育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的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墨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结合四则材料,分别写出材料对应的学派。
(2)结合社会背景分析其中哪一学派的主张最受统治者的欢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对爱的理解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