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兵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春秋初期的战争情况是“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春秋末年的《孙子兵法》确立“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战争基本原则;战国时孙膑提出“必攻不守”,持久战和歼灭战思想逐步萌芽并发展。这些转变反映(     
A.兼并战争初露端倪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礼乐制度走向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
人物观点
老子“圣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孙子“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都主张(     
A.无为而治,小国寡民B.以德治国,恢复礼制
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D.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孙子兵法》开篇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君主发动战争,必须先确保是“唯民是保”的有道之战。而且,“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兵家(     
A.认为战争是无奈之举B.意识到百姓厌恶战争
C.具有强烈的民本色彩D.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4 . 《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但是后来《孙膑兵法》失传了,加上相关历史资料太少,以至于有人怀疑,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同一本书。史学界对此也争论不休。直到1972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兵法竹简,才解决了这一悬案。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唯有通过考古发现,方能还原历史真相B.文献史料的记载是真实可靠、不容置疑的
C.历史研究包括实证与理论诠释,拒绝一切假设D.历史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更新延展的
2022-07-0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     
A.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B.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C.各学派的主张完全--致D.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6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重视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应该是
A.道家
B.兵家
C.法家
D.阴阳家
2018-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战国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韩非子
C.孙膑
D.孟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