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3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2021-05-17更新 | 671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被排除在统治思想外B.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从此成为国家规定教材
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D.排除佛道影响,树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与下列哪两个人物有关(  )
A.汉武帝和董仲舒B.秦始皇和李斯
C.孔子和孟子D.“二程”和朱熹
6 . 鲁迅在《关于中国的二三事》的杂文中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2)举例说明在思想主张上儒家和法家的对立。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7 . 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历史众生相》一书中说:“……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只读一种书”是指
A.发动“焚书坑儒”
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提出“春秋大一统”
D.宣扬“君权神授”
2019-03-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4·上海·高考真题
8 . 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9 .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10 . 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D.《史记》《汉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