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中期后,一遇到重大灾害,皇帝往往主动要求官员大胆批评自己的施政方针,官员则响应号召,上书揭露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这些批评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皇帝生活作风问题、皇帝用人问题和内外政策问题。这种现象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表明君权受到了严重制约
C.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D.深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2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原始儒家反复强调的君臣、父子、夫妇主要是一种伦理道德模式,那么到了汉儒手中,原始儒家的这种大义所形成的纲常就发生了蜕变。这一变化
A.为提升君主权威提供了依据B.反映原始儒家以帝王为本位
C.使儒家思想遭到了普遍质疑D.推动儒家伦理体系重焕生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4 . 汉武帝时期的诸项尊儒措施并非“皆自仲舒发之”:国立太学早已有之,州郡立学校推广文翁治蜀经验;儒经立博士官始自文景;重用“文学”之士始自严助、司马相如等,且多非“醇儒”;儒者为卿相自公孙弘始,其学“兼儒墨,合名法”。这说明
A.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B.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有限
C.尊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儒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021-06-15更新 | 5051次组卷 | 3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惠帝遵从曹参的建议,遵守祖制,无为而治。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灾和人事相适应。北宋宋神宗召大臣议政,文彦博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宋神宗曰:更张法制对百姓有利。彦博言: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自汉代以来,国有大事,群臣集议,庶政公之舆论,例如;唐代的政事堂会议,明代的九卿集议,清代的王大臣集议,等等。

——摘编自吴晗《论皇权》

材料二   士大夫居乡者为绅。作为绅士的人在家世上必定有光荣的过去,而且没有恶名恶迹,其家族不仅要维持地方的秩序,还要负责地方的公益事业和建设。因此,绅士与地主往往不可分,地主不一定都是绅士,但绅士一定是大地主。绅士主持地方庙会,兴办教育,绅士可以得到佃户及家属的听从,本族人口也依附于绅士。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等《皇权与绅权》

材料三   自鸦片战争以来,社会变迁、绅士继替的轨道渐渐落败。新制度自西方搬来,学校教育取代科举教育,绅士不断移居城市,绅士子弟纷纷进入新式学堂,在都市谋求职业,和乡间的距离愈来愈生疏。

——摘编自史靖《绅权的继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绅士所具备的条件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绅权没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