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董仲舒修改了邹衍(战国时齐国思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三统之正黑统、正白统、正赤统之循环往复,解释历史朝代的转移。他认为:“得天统的受命之王,不是继体守文之王,而是创立朝代的新王。”董仲舒的这一主张
A.体现了新儒学的严密性B.证明了王朝更替的科学性
C.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髓D.指出了新王改制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3 . 清前期因灾恤刑次数表(1644—1850年),由如表可知
朝代抗旱水灾地震疾役综合总计平均率(年)
顺治朝211153.6
康熙朝10112144.4
雍正朝334.3
乾隆朝281292.1
嘉庆朝101112.3
道光朝556
总计583213673.1

A.乾隆朝是清代灾害最多的时期B.旱灾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灾害
C.“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统治者D.恤刑制度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面对瘟疫的不确定性时,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超自然力量来理解瘟疫,并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解释瘟疫的流行和感染。这类解释旨在
A.展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B.宣扬天人感应以警示世人
C.表达官方或个人的自省D.彰显伦理纲常的道德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