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021-08-14更新 | 369次组卷 | 37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叙述中哪项最能概括董仲舒的成就
A.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
B.改造了原来的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与道家的合理成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C.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D.一生注重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3 .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下列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二者都是对儒学的打击B.二者都是对儒学的肯定
C.二者对待儒学的态度一反一正D.二者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4 . 某同学在读到《汉书·五行志》“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洽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文中□□处应是
A.孟子(孟轲)B.荀子(荀况)
C.董子(董仲舒)D.朱子(朱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认为董仲舒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得出这种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董仲舒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强调“三纲五常”为基本信条
C.强化了“君权神授”理论D.将“天人感应”学说系统化
6 .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三大思想家共同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4)儒家思想历经数千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7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该言论
A.体现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思想
B.继承了春秋时期儒学的全部精髓
C.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D.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