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的赵翼认为:“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的原因是
A.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思想的影响
B.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思想的作用
C.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观点的启蒙
D.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
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
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
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
道观念6367次16.85%
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
2017-10-13更新 | 277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2017-10-13更新 | 4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2017-10-07更新 | 31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书》曰:“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这说明
A.儒家学说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B.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
C.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D.儒家思想成为丞相对抗君权的有力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2017-09-16更新 | 574次组卷 | 83卷引用: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很低,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也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2017-09-06更新 | 519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史学大师钱穆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应称之曰‘士人政府’。士人政府之正式确立,则在汉武帝之后。”“士人政府”的形成主要影响是
A.武功增强
B.商业发展
C.儒学受抑
D.政权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理论
B.推动科举制发展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汉初年,对于汉朝的建立,社会普遍接受群雄“逐鹿”,刘邦捷足先登的解释,强调“人力”竞逐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初年,“天命兴汉”说完全取代“逐鹿”说成了社会主流观点。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天命”说源于董仲舒儒学B.官方意识形态由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
C.是论证汉朝统治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需要D.反映西汉政权由盛转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