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

事迹

刘陵安成
(今属江西)
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
(今属湖北)
(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刘平全椒
(今属安徽)
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
(今属山东)
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09更新 | 10015次组卷 | 46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直升班年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06次组卷 | 208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创新班周测历史试题
3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412次组卷 | 14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中汇学校高二上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2018-06-10更新 | 7080次组卷 | 70卷引用:安徽省定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4月月考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史载,汉初陆贾时时称《诗》《书》,为汉廷出使诸侯,定南越,除诸吕贡献力量;博士叔孙通自荐为汉制朝仪,朝仪成,刘邦感叹“吾乃今日知为皇帝贵。”这些现象反映出汉初
A.新儒学的地位得到提升B.儒学文治功用得到发挥
C.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D.儒士顺应潮流变异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记载,东汉王朝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28-75年)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讨论儒家经典内容,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一做法
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发展B.体现了他对太学教育的不满
C.带动了汉代民间的向学风气D.把儒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代有一案件: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董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於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B.儒学巩固皇权
C.儒术独尊D.儒学影响司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52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8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2019-12-28更新 | 1721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