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传承周人“明德慎罚”和战国时期荀子“隆礼重法”的学说,发展成一整套德刑关系的理论,为德主刑辅的国家治理方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汉武帝所采纳。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汉宣帝用儒家的仁政德礼之说饰于外,而以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藏于内,实行外儒内法,反映了对德法两手并用、各尽其用的高度政治智慧。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使得立法沿着以德为主的轨道运行,对于司法制度的设计和构建也都渗透了明刑粥教的理念,特别是百姓遵守道德的义务与遵守法律的义务相统一,既有利于法律的稳定,同时也减少了适用法律的阻力。德法互补:共治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成功经验,反映了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道德观、法律观。

——摘编自张晋藩《德法共治: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

材料二   英国之所以能在18世纪以来第三波大国崛起竞赛中胜出,成功崛起为世界性大国并保持了一个世纪之久,得益于英国在国家建设、法治建设和代议制民主建设等三个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从而在现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方面享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制度优势,同时又与英国建立起包容性的经济治理制度和文化治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成功崛起为世界性大国乃至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与美国18世纪下自独立以来到20世纪初在国家建设、法治建设、民主建设和治理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而建立了现代国家治理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诸方面的相对均衡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美国从潜在大国成长为现实的大国。

——摘编自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近现代大国崛起研究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美两国国家治理相较于中国古代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