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52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据《周礼》记载,其布局呈长方形。汉武帝尝试复原儒家经典记载的明堂,建立了符合阴阳五行之数的“亚”形布局的明堂,并成为独立建筑。汉代明堂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新发展B.汉承秦制的需要
C.政权合法性的重塑D.国家经济的强盛
3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
史料记载出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用马。……民有不循斯教者 ……五刑以加焉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顾钧集》第5卷
A.统治者治国遵循法律至上的理念B.统治者重视教化的作用
C.伦理纲常为立法基本原则D.统治者礼法结合的治国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17年秋季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6 . 《汉官仪》记载:“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汉顺帝使明识礼乐的宋登“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这反映了(  )
A.太学注重培养社会实用人才
B.太学是议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场所
C.太学承担了礼仪教化的职能
D.太学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7 .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对应的是以下哪种思想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舟民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新思潮冲击儒家传统信仰
B.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