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即通晓经学。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人仁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汉代
A.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B.察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
C.儒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显著D.思想活跃有助于官员选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16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
2016-11-07更新 | 213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位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材料四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法家为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为适应这一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什么原则。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归纳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该现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举制度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7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

材料四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4)据材料四、材料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