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武帝时期,政府出面组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学教育亦即国家教育体制,儒学与选士制度结合起来,并被确定为统一社会思想,其经典教义成为判断人们言行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传统的社会观念已被颠覆B.科举选官制的萌芽
C.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D.儒家学说的官方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统治时期,既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借助“深酷用法者”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面对民众的反抗运动,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己诏,改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已经融合B.汉代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C.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D.汉武帝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
2020-04-07更新 | 420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 . 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他们的学生叫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人,东汉顺帝时的三万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B.民间积极向学之风盛行
C.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D.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结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成为了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大兴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9-10-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
A.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B.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2019-07-12更新 | 400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00次组卷 | 208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C.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2019-04-27更新 | 384次组卷 | 4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士人官僚的“规谏”
C.皇权接受儒家之道的制约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2019-03-04更新 | 133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406次组卷 | 145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