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     
A.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2022-12-16更新 | 234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题干反映出
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
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4 . 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规定“博士弟子不限员”“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
A.促使儒学开始走向政治化B.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C.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
2020-04-3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汉后期,帝王诏令中多见涉及灾异的内容,而东汉帝诏中更是频繁出现因灾异而“惧恐一二,修省一二”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的科学技术思想落后于西方B.皇帝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C.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有所约束D.自然灾害频发危及统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为了给纲常名教寻找依据,将鲁国编年史《春秋》作为五经之一,学生通过读经获得有关历史知识。史书成为历代太学、国子学学生的必读教材。

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五代以后,书院出现,《史记》《汉书》《后汉书》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宋代朱熹将《通鉴纲目》列为学生必读之书。当时,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参以正史。”明清两代,二十一史、《通鉴》等史籍是学生必读教材。隋唐以来,出现了蒙学(儿童启蒙之学)读物,其中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便于儿童诵读记忆。

——摘编自《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材料二

类别名称出版简况
传统教材《纲鉴易知录》1711年成书
《御批通鉴辑览》1768年成书
传教士编译教材《外国史略》《美理哥合省图志略》19世纪30年代在海外用汉字印刷,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
《万国通鉴》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刷
清朝官方编译教材《俄国史略》《各国史略》19世纪70年代,京师同文馆刊印
《法国新志》《俄国新志》
《万国史》《欧罗巴史》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组织刊印,1898~1901年出版
国人编写教材《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1904~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学堂中国历史教科书》1908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出版

——摘编自《晚清历史教科书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历史教育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古代历史教育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017-10-22更新 | 5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
2017-03-19更新 | 474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