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诸家以顾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汉武帝“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是接受了哪一儒学家的建议?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革”带来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理学的深远影响。据材料三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的清初大儒的共同思想。材料四认为“顾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顾炎武有哪些思想主张?请举出十九世纪中期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2020-10-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材料二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学家的两个观点。
2021-04-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影响的原创性观念文化,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它们相互对峙又相互吸收融合,威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篇章。到了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局势逐渐稳固,儒、道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儒学定于一尊。

中国思想的演进,正如韩愈、张载所指出,如果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融合为一体,就可以“发育万物,峻榎于天”。这个浩大艰巨的思想理论工程,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送送木石,

到周敦颐、二程(程灏、程颐)和朱,由他们设计构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历经元、明两朝,理学逐渐失去其活カ,17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一批有思想、有创见、有鲜明个性、有深厚学养的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亭林等,他们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感。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
4 . 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的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
2020-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材料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6 . 孔子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其地位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儒学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孔子在上述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b”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2021-01-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20 -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抗衡、对君主制约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有人指出,“今之忧世君子,睹神州之不振,悲中夏之沧亡,则疾首痛心于数千年之古学,以为学之无用而致于此也。”1912年底至1913年初,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正式取消了大学经学科。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儒学地位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弘扬儒学精髓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学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私人讲学活动。教师到处游学,学生也跟着到处受教。如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一个私学大师就是一个私学学派。各派彼此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如孔门私学的教学内容与墨家私学的教学内容就有很大不同,招收的学生身份也不同。因此,先秦时期的私学,主要体现在学派私学上,无派不成学,无学没有派。

——摘编自吴变《中国古代私学类型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东汉,民间的私学相当兴盛。“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讲读之所)暂建,赢粮动有千百”。经师的门徒,少的数百人,多的确实有成千上万。东汉中后期,他们与太学生一道投身于交游聚会,讨论文化或政治,成为强大的政治势力。经师所授是高等的经学教育,同时还有称为“书馆”的蒙学,其中有“书师”教授儿童初步的书写阅读技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私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私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在当时产生的积极作用。
9 . 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绩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大学,史称“熹平石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三   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摘录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

材料四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4)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分析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8-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检测(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熹平(东汉灵帝年号)四年,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2)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的作用。

材料三



(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
课时5451936111120884310180

(4)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分析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0-08-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