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时期,代表儒家的儒生和代表法家的官吏矛盾尖锐,有过多次争论。东汉时期在汉光武帝刘秀的推动下,儒生多精通法律,熟悉政务,王粲在《儒论吏》中说:“吏服训雅儒通文法"。这种儒家士大夫的官吏化
A.背离了传统儒家的政治理想B.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C.体现了儒法并用的统治思想D.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
2021-12-02更新 | 580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文化史-考点31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后汉书·舆服志》:“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彰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由此可知,汉代
A.官场腐败现象得到遏止B.社会生活体现传统观念
C.世家大族势力严重削弱D.皇权受到礼制思想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班固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贞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光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汉墓出土画像石《农作·养老图》的拓片,画中一老者手持鸠杖坐于树下(东汉郑玄据《周礼》注解鸠杖是君王赐予之物),一人手提食盒准备侍奉老者。这反映汉代(  )
A.扶助老幼的社保体系完备B.休养生息政策开始实施
C.书画作品体现了文人意趣D.儒学教化引领社会风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86次组卷 | 2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2021-09-06更新 | 7726次组卷 | 72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0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载,西汉时期,冯野王、冯立兄弟相继出任上都郡太守,居职公廉,管治有方,郡民歌之日:“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这体现出
A.廉洁有为成为当时官员共识B.官僚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C.两人较好地实践了民本思想D.世家大族垄断地方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汉书》称颂汉武帝:“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他在位期间
A.推行科举制B.令各郡国建立学校
C.不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D.重新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
2021-06-15更新 | 5051次组卷 | 38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3- 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一理学。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据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普通高中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自汉武帝以来,在“通经致仕”制度下,大批儒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实现与皇权的紧密结合,并日益发展成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现象
A.反映出人伦对朝政的影响扩大B.表明官员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
C.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说明儒士已经掌控了朝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