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共有竹简526枚,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载有“殴父,枭首”条文,北宋类书《太平御览》中记载董仲舒援引《春秋》之义断此条文相关案件,父子至亲,因救父而伤父者免于死罪。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书影

《唐律疏议》于永徽四年(653)颁行,开元二十五年(737)被重加刊定,全书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共12篇,是我国著名的封建法典,并对日本、朝鲜、越南的古代法律产生一定影响。《旧唐书·王彦威传》记载:兴平县人上官兴,因醉杀人亡窜,吏执其父下狱,兴自首请罪,以出其父。唐律规定“杀人者死”,上官兴当处死刑。唐文宗以其重孝道,合于礼,最终改用流刑。

——摘编自李中和《试析<唐律疏议>自首制度》等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学家翦伯赞说:“汉代的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为了获得禄米,必须通过这条唯一的狭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推恩令B.儒家思想C.察举制D.恩荫制度
3 . “周公辅成王”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山东嘉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很多呈现周公为成王行冠礼继王位,大臣们跪伏于地或俯身恭立,以彰显成王尊严(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汉代(     
A.崇尚周代礼乐制度B.山东仍实行分封制度
C.君臣伦理观念强化D.专制君主的权威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两汉时期的铜镜制作精巧,从西汉中后期开始,铭文逐渐在铜镜装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见如表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铭文内容
西汉中期有君子之方,视父如帝,视母如王,爱其弟,敬其兄,忠信以为高。
西汉晚期内清质以昭明,光晖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新莽至东汉早期雕刻治镜日月精,岁考五德商羽声,天地和合子孙显,寿主男极从以宁,长相保有富贵荣。

A.集权政治导致等级森严B.铜镜的使用走向平民化
C.铜具占据生活器具主流D.社会显学影响器物设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儒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治国模式,此后每一朝代的封建统治者在取得政权之后总是不断地扩大太学的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官学教育体系,使其成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主要场所。汉代学校教育实行“分经授诸生”,汉武帝时在太学里置五经博士,儒生以传习、阐释“五经”为业,经学开始形成,学派逐渐繁荣。

材料二   唐代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弘文馆和崇文馆等,且四门学准许“庶人之俊异者”入学。唐宋以后,不仅汉族统治者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传承以儒家经学为主的中华文化,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对此格外重视,并在学校管理和救学方面制定了颇为周详的规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栗洪武、陈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并简析唐宋以来古代学校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
2022-09-26更新 | 453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太学(即大学),推行教化。董仲舒认为“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郡国乡邑也要办各级地方学校,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这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了贵族特权B.兼用儒法思想C.确立了儒学正统D.调整了选官标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公元前81年,汉朝的高级官员和政治家们在一起讨论当时的政治问题。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
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者……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愿罢盐、铁、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汉代盐铁政策辩论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汉时,只有年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在执行死刑前须交由皇帝审核。《魏书》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惧监官不能平,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后决。”这表明
A.地方官员权力不断收缩B.封建政府行政效率降低
C.封建司法体系日益健全D.儒家思想影响刑罚实施
2022-04-23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两汉时期,自汉武帝起有17位皇帝在诏书中征引经书,主要涉及重农、举贤、宽刑、应祥瑞、施惠政、申礼制、倡伦理、示谦惧等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与政治的互动B.君主按照经典施政
C.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D.习儒读经的社会风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一些领域的表现情况,这反映了
领域表现
文字“文以载道”,“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
科学技术不能违背“正德”宗旨……其结果导向落在对人生的启迪和某种人生哲理上。
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最高境界都是一个“和”字。

A.古代科举取士重视人才素养B.儒学在文化形态中的中心地位
C.传统文化理念领先世界各国D.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022-04-19更新 | 27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考模拟训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