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达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武帝不解,变容不言。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对这一记载的最佳解读是
A.《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
B.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
C.《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D.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
2 . 据《魏书·裴植传》记载,原仕南齐的北魏官员裴植出身世家望族,父母双亲尚在人世,却与父母兄弟家产有别,同居而分炊,同朝官员多以此讥笑于他。据此可知
A.江南地区财产私有观念更强B.宗法制度开始崩溃
C.儒家思想影响人们价值判断D.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3 . 宋代在士庶日常生活中,儒、佛、道并行不悖,不但儒家学者与名僧高道有密切的往还,普通百姓读儒书、拜佛祖做斋醮更是习以为常。由此可见宋代文化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B.激发士人雅俗共赏的兴趣
C.深受程朱理学的世俗化影响D.具有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
4 . 司马光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赵籍、韩虔为诸侯。”为开篇,并插入“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这表明
A.史书记录的客观性B.史书价值寓于于体例要求
C.体现了维护传统秩序的政治立场D.反映了摒弃个人好恶的治史态度
2020-01-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诊”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千年华夏文明,积淀了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儒家之仁义礼乐,对于治国治人,有其优越性的一面,故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持守。至于治心,佛学从理论到实践有一套比较精密、细致的办法,使儒学相形见绌。这一点由上述韩愈辟佛限于佛教之迹而无法触及佛学之心,李翱试图从理论上建立儒家的复性理论而不得不取资于禅宗二例即可证明。”宋儒“始自出议论”。宋初,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范仲淹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更光荣。

——摘编自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论述》

材料三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儒学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
2019-12-2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必修三》第三课教材说:“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而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通过电脑光盘检索,发现三教合一之称在整个《四库全书》中只出现过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后,也就是说,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据此,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可以成立
A.元代之前确实无“三教合一”之说B.《四库全书》是史料,吴教授的观点比教材更可信
C.不能据此判断隋朝没有提出过“三教合一”D.“三教合一”是后人对隋朝三教发展状况的一种描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A.否定传统经学
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
D.批判周孔之道
2018-03-23更新 | 274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