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韩愈此举
A.影响了宋代儒学的发展B.挽救了儒学的危机
C.反映了唐朝文化的多元D.确立了孟子的亚圣地位
2 .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儒学发展示意图,以下符合b~c段说法的是
A.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强化B.儒学难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
C.理学从此成为官方哲学D.外儒内法不适应君主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
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
5 . 在印度佛经中观音菩萨是以慈悲为怀,救苦难众生为本愿,以两臂正观音“善男子”为本形。但传入中国后逐渐突破了佛教“法身无性”的性别特征,颠覆性地创造出中国民众信奉又异彩纷呈的“女菩萨”形象。这一现象说明
A.佛教在中国拥有众多的信徒B.佛教传入中国后渐趋本土化
C.中国文化对佛教具有包容性D.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发展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民间常“戏孔”为乐。《旧唐书》记载: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二月的一次宫廷宴会,杂戏人“戏孔”,“帝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黩。”遂命驱出。”这表明唐朝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B.儒学地位的动摇与重构
C.民间娱乐活动丰富D.三教合流现象逐步发展
7 . 《法苑珠林》是唐释道世撰佛教类书,概述佛教之思想、术语、法数,博引诸经、律、论、纪、传等。据记载,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些做法的影响是(   
A.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显示了弘扬道法的功德D.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元夜燃灯""寒食扫墓"是唐代出现的习俗,与佛教""燃灯礼佛""扫塔"之说有一定关系。这些习俗的出现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社会B.佛教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
C.中国孝道文化发展D.统治阶级用宗教麻痹民众
9 . 魏晋玄学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据此可知,玄学
A.背离了先秦孔孟之道B.推动了儒释道三教并行
C.拓宽了儒学思想内涵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0 . 魏晋时期,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这一现象
A.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B.是佛教道教渐趋本土化的表现
C.为“三教并行”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是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在思想上的反映
2021-01-2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