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
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初年,士大夫里面真正人格崇高的大都是道教徒,如陈抟、种放等。到了宋仁宗时期,整个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跃升,范仲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精神,是那一时期士大夫精神风格的典型。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末的藩镇割据B.宋初大一统的实现
C.北宋儒学的复兴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有学者指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思想家强调把哲学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行为的重要性。这些新儒家,或者称他们为古典儒家学说的复兴者,相信修养个人道德是人类最崇高的目标。他们主张德性可以通过读书格物以及与高有智慧和道德高尚的人交往来获得。”该学者评述的“这个时代”
A.儒法思想开始紧密结合B.佛教传入颠覆传统观念
C.儒学体系理学渐趋形成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4 . 唐朝名僧宗密指出:“然孔、老释迦皆县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相资,共励群庶。”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佛教取得了正统地位B.儒学吸收了佛道有益成分
C.兼容并蓄的社会风尚D.儒家学说缺陷正不断暴露
2020-05-09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2020届高三阶段测试(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重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张“以已意解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
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B.导致儒佛道三教并行
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