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榖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明代顾亭林也说:“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在这种战争硝烟味极浓的政治环境中,孟子向统治者推行以德化人的“王道”理论势必行不通。

——摘编自肖观梅《浅析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不被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赵宋王朝依靠文人,大兴科举,平民士人因此而崛起,具有了强烈的自觉意识,逐步走上了政治舞台。宋代自开国创制以后的几十年里,社会积弊很深,政治气氛越来越消极。同时统治者借佛、老思想粉饰太平,以佛、老那种清静、无为来为他们的因循守旧作辩护。这种不思进取、无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事实,促使有忧患意识的儒者同时发出了辟佛、老和改革政治的呼声。唐末五代是人欲炽盛、天理不存的时代,士人无耻,学风不正,有识之士多认为惟有重振儒学才能磨砺士气,重建道德。因此,复兴儒学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唯一途径。

——摘编自叶平《北宋儒学复兴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时期不被重视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宋代生产力的发展酝酿着理论形态转型,传统儒学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客观上要求学更多地关注现实,这就是经世致用思想。北宋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没有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有识之士通过儒学做出了符合现实的新解释。理学家们吸收并利用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儁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无论是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还是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理学家们无一不以“辟异端”的态势激烈地反对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是自己所要反对的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儒道互补、佛教为宾的格局已经名存实亡了。

——摘编自宋延高《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观点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之际佛教文化的输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几乎遍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了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的重大变化。同时,所输入的佛教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流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中国历史上的这次两种文化大交流,虽然也产生过许多纷争,引起过多次冲突,但是从总体上看,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它相当充分地体现出不同文化间交流融会的互补作用,中国文化确因吸取和消化了佛教文化的精华,而进入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繁荣的历史新时期。

——摘编自丁伟志《中西体用之间》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欧洲与中国间社会发展程度的拉大,文化交流也因之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倾斜的。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就中国方面而言,这时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中欧文化交流,自此便无时无刻不环绕着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来欧洲文化输入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中国在一国之内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事,而是成为全球性文化大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世界文化大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儒学的核心范畴。“人要‘立于礼一,“‘克己复礼’、‘齐之以礼’,会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与稳定。”“仁者爱人”、“以礼的准则行仁,以仁的自觉复礼,二者便会相得益彰。”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他认为,“用中为常道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董仲舒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又糅合其他学说,建立起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三汉代以后,在魏晋玄学(以《老》《庄》解儒,探讨有无本体,“自然即名教”,儒道渗透)和隋唐佛学彰显的背景下,儒学经过本未有无、自然说及佛教哲学等命题的深入探讨实现了由宇宙论到本体论的哲学升华。到了宋代,儒学开始以兼综释道,讲求义理的(新的)形式得到复兴,并重新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盖自秦以来,屠杀两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召乱,暴君激乱.(唐甄)“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黄宗羲)“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必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顾炎武)“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富商大贾,乃国之司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范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儒学增添了哪些内容?
(2)指出宋代儒学新的形式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这一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经济观点。
2018-06-04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明朝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朱熹的“理”传入西方后,一直被欧洲哲学界看成是取代上帝的“纯粹理性”。……“中国儒生的宗教从来命运受无稽神话的糟蹋,也没有为政教之争和内战所玷污”。(伏尔泰)这分明是在为朱熹的“自然理论”即实质上的无神论唱赞歌了,并以此作为他在法国从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摘引自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东西方遭到不同境遇的原因。
2017-11-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2017-10-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7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魏晋时期)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韩愈的思想比较粗糙,还不足以与佛老相抗衡。到了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局面?并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局面出现的经济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儒学走向“精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诞生的背景。
2022-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来,韩愈等人打着“复古”的旗帜,掀起了恢复孔孟思想正统地位的古文运动。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即强调“格物致知”。面对从相对统一到偏安一隅的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研究,从而作出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因此,以“理”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逐渐形成,这既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又孕育了一种与之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两宋理学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性,使得传统儒学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等精神,真正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材料二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

——摘编自李汉兴《简折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为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