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之际佛教文化的输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几乎遍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了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的重大变化。同时,所输入的佛教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流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中国历史上的这次两种文化大交流,虽然也产生过许多纷争,引起过多次冲突,但是从总体上看,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它相当充分地体现出不同文化间交流融会的互补作用,中国文化确因吸取和消化了佛教文化的精华,而进入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繁荣的历史新时期。

——摘编自丁伟志《中西体用之间》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欧洲与中国间社会发展程度的拉大,文化交流也因之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倾斜的。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就中国方面而言,这时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中欧文化交流,自此便无时无刻不环绕着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来欧洲文化输入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中国在一国之内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事,而是成为全球性文化大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世界文化大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儒学的核心范畴。“人要‘立于礼一,“‘克己复礼’、‘齐之以礼’,会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与稳定。”“仁者爱人”、“以礼的准则行仁,以仁的自觉复礼,二者便会相得益彰。”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他认为,“用中为常道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董仲舒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又糅合其他学说,建立起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齐涛《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三汉代以后,在魏晋玄学(以《老》《庄》解儒,探讨有无本体,“自然即名教”,儒道渗透)和隋唐佛学彰显的背景下,儒学经过本未有无、自然说及佛教哲学等命题的深入探讨实现了由宇宙论到本体论的哲学升华。到了宋代,儒学开始以兼综释道,讲求义理的(新的)形式得到复兴,并重新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盖自秦以来,屠杀两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懦君蓄乱,辟君生乱,暗君召乱,暴君激乱.(唐甄)“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黄宗羲)“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必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顾炎武)“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富商大贾,乃国之司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范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儒学增添了哪些内容?
(2)指出宋代儒学新的形式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这一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经济观点。
2018-06-04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仙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明朝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朱熹的“理”传入西方后,一直被欧洲哲学界看成是取代上帝的“纯粹理性”。……“中国儒生的宗教从来命运受无稽神话的糟蹋,也没有为政教之争和内战所玷污”。(伏尔泰)这分明是在为朱熹的“自然理论”即实质上的无神论唱赞歌了,并以此作为他在法国从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摘引自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思想在东西方遭到不同境遇的原因。
2017-11-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2017-10-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私立华森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

———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6 . 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把中国古代思想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原生时期”思想特征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胡适把宋代到明清称为“再生时期”的理由。
2020-10-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并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明理学的兴起,是中国传统皇权专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在长期的儒教思想束缚下,已经感受到思想上的困境,而进行的一次次思想上的突围过程,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次试图振兴的过程。理学家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进一步向宇宙本体与个人修养方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当黄宗羲开始潜心于哲学思考之时,雄心勃勃的康熙大帝正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一些御用的理学家受到重用,并有一批理学著作相继问世。程朱理学处于康乾盛世,似乎大有再度辉煌的势头。

——摘编自《黄宗羲对儒学的批判与整合》

材料三   顾炎武猛烈批判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也有微词,主张恢复原始儒学;黄宗羲维护王学道统,弥合朱陆,修正王学。

——摘编自《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共同的思想主张。
9 . 东晋庐山贾姓士人“博通六经,尤善《庄子》《老子》”,后成为虔诚的佛教高僧慧远。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是
A.士族制度逐渐衰落B.社会舆论环境较为严酷
C.三教融合趋势加强D.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2020-10-19更新 | 368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欧洲启蒙运动曾经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异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宋代)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简述欧洲启蒙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中西之间所认为的“理”是否一致,请结合中西背景加以论证,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中西方“理”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西启蒙运动的差异,并结合所学,论证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特点。
2020-05-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初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